好名网 > 取好名字 > 百家姓 >

百家姓中池姓和乔姓的来源

时间: 春林2 百家姓

众所周知,我们所知道的姓氏可以说每一个的背后都隐藏着历史久远的故事,那么大家对于姓氏的来源应该都感兴趣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池姓和乔姓的来源资料”,欢迎阅读与借鉴!

百家姓中池姓和乔姓的来源

池姓的来源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2、以居住地为姓。《风俗通》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

二、迁徙分布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所载,池姓望出西平。今为福州大姓。又据《姓氏考略》所载:陈留有池氏。 主要分布有二: 1、西平郡:后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汉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河南省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以此为都。 2、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三、郡望堂号 "同安堂":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

四、历史名人

池裕得--号明洲。明朝同安人,嘉靖年间进士,作为遂昌县令,他为官清廉,办事公正,通达事理,能够以理服人。他所到一处,调查民情,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辟径解除民间疾苦,因此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累迁太常寺少卿。

池生春--字剑之。清朝楚雄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他为人慷慨大方,言行举止悉合礼仪,以不欺人为本。善于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诗文剩稿》等。

池峰城--原名凤臣。河北景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民国9年(1920年)在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军职。民国1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中原大站后任第二十六军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民国25年1月,受陆军少将衔;10月受陆军中将衔。民国27年参加徐州会战。民国28年3月,任第三十军军长,后任豫鄂边区的游击总指挥,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第十三军长兼宜巴要塞区守备司令。民国34年11月起,先后任保定警备司令、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等。民国38年参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终年53岁。

池氏祠堂对联资料

池(Chí)姓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王族后代,以祖字为氏。得姓始祖:公子池。战国时秦国王族,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源承秦国;

望出西河。

——全联典指池姓的源流和郡望。

西平郡宗功久远;

同安堂祖德绵长。

——全联典指池姓的郡望和堂号。

仪礼咸淳启后;

晃岩诗集传家。

——上联典指清代国子监司业池生春。举止讲礼仪,有法度,以诚实为本,工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等。下联典指明代同安举人池显方。工诗文,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

古时王族大司马;

现代兵营中将官。

——上联典指得姓始祖战国时秦国王族、大司马公子池。下联典指原华北“剿”总司令部中将参议池峰城。1949年参与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病逝。

附:

莆田家声远;

池渡泽流长。

——此联为广东省揭阳县玉镇池渡村池氏宗祠联。

宋代状元裔;

秦朝宰相家。

——此联为福建尤溪中仙乡池氏祖祠联。上联典指宋代状元池梦鲤。下联典指秦朝宰相池子华。

永慕宗功业绩,光辉垂后代;

怀恩祖荫房兴,族旺并长隆。

——此联为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祠门侧楹)。1999年祭祖时莆田积基公之后代题此楹联一副。

西平祖德永昭彰,贻厥孙谋,唯耕唯读;

坡兜宗功垂福泽,承先启后,在俭在勤。

——此联为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大拱拄楹联。

守国法,重教育,亦文亦武,建设四化美景;

遵祖训,讲道德,克勤克俭,创造五好家园。

——此联为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四扇立柱新楹联)。

钟英毓哲,万载昌隆创业,垂统克振家声,其在子孙维光邦国;

开后守先,许多拔萃诵诗,学礼能承祖德,如君忠厚福有祯祥。

——此联为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正殿楹联。联中嵌进此支池氏排辈用字,例如上下联首句末字“哲”、“先”。

乔姓的来源

一、 姓氏源流

1 出自姬姓,为桥姓所改,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姓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至于桥氏改为乔氏,是在南北朝时的魏。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高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2 出自匈奴贵姓。史料记载,汉代匈奴贵姓有四个----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后与汉族的乔氏浑为一体。 3 出自鲜卑之后。据有关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乔姓的鲜卑人出现,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着这个姓。

二、 迁徙分布

乔姓源于黄帝的葬地陕西省境内。西汉时有睢阳人桥玄官至太尉,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末年随孝武帝投奔关中,居同州。另外,据《前代录》载,匈奴贵姓有乔氏在战国时期游牧与燕、秦、赵等地。同一时期,鲁国有乔庇;西汉有桥仁,为梁人,与杨荣并受《礼》于戴圣,乔仁著有《礼记章句》69篇,成帝时为大鸿胪;东汉有官东郡太守桥瑁,是乔玄的第五世孙,任广陵太守,其子乔肃为东莱太守。这些说明,宋以前已有乔氏分布在今陕西、湖南、江苏、山西境内了。 关于乔姓变迁的史料不多,从零星的史料看来,乔氏在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陕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宋元时期有迁至今河南、浙江、云南的。明清又有迁到今江西、山东、上海、湖北的。直至现代,东北的一些地方还有乔氏的聚居点。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乔姓是当今中国第96大姓。另外,新加坡等国也有乔氏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梁国:汉高帝五年设梁国,治所在睢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权等地。宋朝改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又恢复了以前的治所。

2冯丘:出处不详。

【堂号】

1 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任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被拜为右丞相,封“鲁国公”。死后谥为“文惠”。

2 另外还有“梁国”堂号。

四 历代名人

乔用迁(?-1851),湖北孝感人。字见斋。嘉庆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曾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同年任山东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1852年卒。

乔松年:清代山西巡抚,徐满人。

乔世植:上海人,著名诗人。

乔林:画家、篆刻家,如皋人。

乔允升:明代刑部尚书,洛阳(今属河南)人。

乔宇:著名大臣,乐平(今属河北)人。

乔中和:太原通判,丘(今属河北)人。

乔吉: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今属浙江),散曲风格清丽,内容则多消极颓废,明清人多以他同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人家。

乔达:山水画家,燕(今属河北)人。

乔行简:南宋大臣。浙江东阳人,光宗绍熙进士,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林:唐代宰相,太原(今属山西)人。

乔知之:左司郎中,冯翎(今属陕西)人。

乔维岳:官至太常少卿、寿州刺史,南顿(治所在今河南项城西)人。

乔光烈,清朝官吏。他为官清廉,做官30多年,仍然两袖清风。在任知县时,他亲自教农民种桑养蚕,被人称为乔公桑。

乔氏祠堂对联资料

乔(Qiáo)姓出自姬姓,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得姓始祖:桥勤。北魏时任平原(今属山东)内史,后为西魏丞相宇文泰臣属。宇文泰叫桥勤去掉桥字木旁简化为乔,说是有“高远”、“升迁”之义,桥勤遂改姓乔,子孙亦沿袭乔姓。

桥山绵世泽;

内史振家声。

——全联典指池姓的源流。得姓始祖桥勤,北魏时任平原内史。

望出冯丘郡;

名扬文惠堂。

——全联典指乔姓的郡望和堂号。

光烈居官廉正;

寿明为相精明;

——上联典指晴代封疆大吏乔光烈,任宝鸡令,修成惠民渠,劝民蚕桑,后人称“乔公桑”,累官湖南巡抚,居官三十年,洁己奉公,誉为天下清正吏。下联典指南宋大臣乔行简,字寿明,理宗时上疏论“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晚年任宰相,封鲁国公,谥文惠。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公生女成彩凤;

县令为民号神君。

——上联典指东汉末乔公生二女,都有国色。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下联典指前赵拆冲将军乔智明,长以德行著称。晋成都王颖辟为辅国将军,历隆虑、共二县令,民深爱之,号为“神君”。

附:

学先经术;

望重威严。

——佚名撰乔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高邮人乔执中。下联典指明代吏部尚书乔宇。

相推文惠;

邑号神君。

——佚名撰乔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大臣乔行简。下联典指十六国时前赵鲜卑人乔智明。

乔公女生成国色;

碧玉奴死报主恩。

——佚名撰乔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末乔公生二女,都有国色。下联典指唐代冯翊人乔知之,武后时官至左司郎中。有婢女碧玉(又名窈娘),貌美又善歌舞,被武后的侄子武承嗣夺去。乔知之又怨又惜,作《绿竹篇》以表达感情,暗地里转送碧玉。碧玉看了,感愤而自杀。

居官卅年,天下清正;

历令二县,郡邑爱深。

——佚名撰乔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晴代封疆大吏乔光烈。下联典指前赵拆冲将军乔智明。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