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取好名字 > 百家姓 >

百家姓中雷姓和贺姓的来源

时间: 春林2 百家姓

我们中国人的姓氏,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相传下来的,姓氏文化就像是一种另类的历史大全,你都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雷姓和贺姓的来源资料”,欢迎阅读与借鉴!

百家姓中雷姓和贺姓的来源

雷姓的来源

一、寻根溯祖:

1、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2、相传上古时有部落叫方雷氏,黄帝娶方雷氏女子为妻,生子青阳氏。方雷氏后代有称雷氏的。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3、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

二、迁徙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即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2、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五、历史名人

雷 义:东汉尚书侍郎

雷 敩:南朝宋时药学家,以著《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痛哭,被安禄山肢解示众。王维有诗咏其事。

雷发达(1619-1693):明末清初建筑工匠,字明所,江西建昌(今永修)人。曾参与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营造工作达200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被誉为“样式雷”。

雷 锋(1940-1962):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人,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自此雷锋事迹、精神遍传海内外。

雷氏祠堂对联资料

雷(Léi)姓出自方雷氏,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得姓始祖:方雷。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雷姓是大陆的第八十八大姓。历史上,雷姓济济多才,近现代,更是如此,雷姓既有科学家、学者,又有军政界的高级官员和英模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雨霖青草牛羊壮;

田沃旬阳稻菽香。

——本联为雷姓“雷”字的析字联。上联嵌“雨”字,下联“田”字,合而“雷”字。

冯翊灵钟翻彩蠲;

豫章瑞霭舞斑衣。

——嵌雷姓名望冯翊郡、名堂豫章堂。

德润学精易理;

万春忠播睢阳。

——上联典指元代学者雷德润,建安人,雷德润及其三个儿子雷机、雷栱、雷杭俱精于研究《周易》而知名,著有《周易注解》,时人称“雷门易”。下联典指唐张巡偏将雷万春。安禄山的部将令孤潮围攻雍丘时,他站在城头与令狐潮对话,被对方埋伏的弓弩手射中,面部中六箭,仍岿然不动。

一门勇士皆英烈;

五百贪官尽服诛。

——上联典指宋代勇士雷三益,清流人。景炎初,文天祥入汀,三益同丙、戊、庚三子应召,父子英烈,皆没于军。下联典指金代监察御史雷渊。。弹劾不避权贵,至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脑际似曾无自己;

心中唯独有螺钉。

——咏雷锋联。

附:

包拯雄风千年颂;

雷锋精神万代传。

——佚名撰雷姓宗祠联。上联典指现代著名的“包公”雷经天,广西区南宁人。参加过南昌、广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

乐器掷池惊天地;

风雪采松胜桐琴。

——佚名撰雷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唐代宫廷乐师雷海青。下联典指宋代琴师雷威。

宝婺灿瑶,阶星近五云,冯翊风各翻彩蠲;

高辛荣凤,诏堂开三代,香庭膝绕舞斑衣。

——此联为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雷氏宗祠联。

贺姓的来源

一、姓氏来溯源

1、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姓贺氏。是为河南贺氏。

二、迁徙分布

中国贺氏播迁各地,主要是在汉代之后,分布地区广泛,郡族门望较多。据《元和姓篡》记载,庆质的孙子叫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的孙子贺邵任中书令,邵的儿子贺循在西晋任太子太傅,循的12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就是唐玄宗时秘书监贺知章。又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南北朝时,后燕有清河太守贺耕,南凉都乐都(今属青海)有将军贺连,宋朝时有忻州定襄(今属山西)贺氏、易州(今属河北)贺氏、开封陈留(今属河南)贺氏、蔡州(今河南汝南)贺氏、洛州(今河南洛阳)贺氏、济南(今属山东)贺氏、会稽(今浙江绍兴)贺氏、齐州临邑(今属山东)贺氏,密州(今山东诸城)贺氏等。其中,会稽贺氏和河南(今洛阳市)贺氏族大人众,所以贺氏以会稽、河南为郡号。洛阳的贺氏以鲜卑族居多。除了上述贺氏之外,宋代以后各朝代贺姓人散居各地者仍多,不胜枚举。清代江西贺氏,因躲避官事,千里迁徙至陕西榆林府,今天已经是名门望族。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四明堂”:唐朝时光禄大夫贺知章,诗作得最好,书法也漂亮。醉后作诗填词写字,毫不费力就成了卷轴。他自号“四明狂客”。

【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顺帝时置山阴。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汉庆纯。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有二说:其一,为汉庆纯之后;其二,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四、历史名人

贺知章:字季真(659─744),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县),唐代著名诗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兼秘书监。天宝三年因不满奸相李林甫专权而返乡为道士,隐居镜湖。一生风流倜傥,豪放不羁,好饮酒,与李白、张旭等关系密切,时称“醉中八仙”。能诗,又工书法,尤善草隶,其诗今存20首,其《回乡偶书》传诵颇广。他高寿85岁,为贺氏名人中得寿星者。

贺 循: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晋代时官至光禄大夫,他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得江南士族领袖。善属文,博览群籍,尤精《礼》传。朝廷疑滞皆咨之,辄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

贺狄干:代人(今河北北郭一带),鲜卑族,魏道武帝将领,因功赐爵襄武侯。他曾在长安习读史书,通《论语》、《尚书》诸经,尤儒将风度。

贺 懋:临清人(今属山东),官至贵州道监察御史,宽舒公明,清慎仁爱,民称为“贺清天”。

贺 岳:海盐人(今属浙江),著名医学家,著有《明医会要》、《医经大旨》、《药性准绳》等。贺长龄:湖南善化人(今长沙),道光时历任江苏、福建、直隶等省布政使、贵州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惠政颇多。

贺 龙:红军创始人之一。

贺氏祠堂对联资料

贺(Hè)姓贺姓出自姜姓,是一个出现较晚的姓氏。得姓始祖:贺纯。为东汉汝阴令庆仪曾孙。春秋时齐桓公有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庆封(史称庆父)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东汉时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安帝父之讳由庆姓改为贺姓。其后子孙以贺为姓。贺在台湾并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大陆,贺姓是第九十七大姓。

望出广平,源承姬姓;

河南世泽;学士家声。

——全联典出贺姓的源流和郡望。学士,指唐·贺知章。

一代儒宗名望重;

四明狂客酒诗香。

——上联典指西晋会稽山阴人贺循,为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土族领袖。朝中有什么问题,常去咨询他,他往往根据经礼答对,被称为当世儒宗。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其擅长草隶;写景之诗,较清新通俗。

庆湖词坛名重;

湘邑孝子绝伦。

——上联典指北宋词人贺铸,号庆湖遗老。好以旧谱填新词而改易调名,称为“寓声”有词集诗集《庆湖遗老集》等。下联典指宋代孝子贺德英,湘乡人。七岁能写文章。其父被捕入狱,他去县衙请求面试,以赎父亲之罪。县令出题联考他,他挥笔当场完成,被推荐给朝廷,考试得第一。卒时十四岁。

菜刀一把,元帅疆场惊敌胆;

科技千篇,将军学院铸工程。

——上联典指开国元勋贺龙元帅。下联典指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少将。1993年贺捷生出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编写工作。

附:

歧陌涵余雨;

离川照晚虹。

——此联为唐代诗人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句联。

将军百战定天下;

书生巨眼识英雄。

——本联为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后任四川涪陵武隆分区司令贺守淦撰赠贺龙的联语。“书生”为贺守淦谦称。

太行左转,山川清淑之气钟焉,其族世所谓甲乙;

明德代兴,祖宗诗礼之传远矣,乃今大发为文章。

——此联为吴汝纶撰河北省武强县贺氏家祠联。上联典出该族、该祠所处的地理位置。下联殿出该族世代相传“明德”(完美的德性)和“诗礼”的族风。

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