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民俗百科 > 百科知识 >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时间: 婉玲 百科知识

古时的灯笼与神有关,所以,灯笼也被赋予驱魔降福、祈许光明的象征意义。直到今天,元宵节赏花灯仍然是习俗之一。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猜灯谜

猜灯谜与赏花灯一样,都是自古流传的元宵节传统习俗。元宵节人们挂起彩灯,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小纸条上,并粘贴于灯笼之上供游人猜,这与节日氛围相当合拍,而且响应者众多,所以,猜灯谜就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它也是我国独有的特色节日文娱活动。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放烟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表面上写的是风、树、星,实则写的是元宵节灿烂的烟花。

元宵节燃放烟花,也是元宵节给我最深的记忆。从小,过完春节就盼着元宵节,不仅有元宵吃,还能欣赏到璀璨夺目的烟花。月光下,人们三五成群,结伴赏烟花,烟花此起彼伏,人间是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那种美好,没有任何文字可以表达。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6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