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取好名字 > 百家姓 >

熊姓的来源和迁徙分布

时间: 梓炫 百家姓

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时期,为楚贵族姓氏。熊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个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熊姓的来源和迁徙分布,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熊姓的来源和迁徙分布

熊姓的来源

源流一

源于芈姓,出自商朝末期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等的记载,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在其后裔子孙中,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熊的人,字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受官火正,后世称其为鬻熊。其子后来事于周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去世早。’”但在《鬻子》一书中,鬻熊自己却说:“九十岁才觐文王,后有武王。及成王询封康叔于卫之事。”如此算起来,鬻熊的年龄应该超过了一百二十岁,堪称寿星。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到秦王赢政二十三(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楚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源流四

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据宁蒗县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军队,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因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熊姓的迁徙分布

熊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2%左右。

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

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清初熊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的。

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所载,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南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崖山。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各处迁徙。

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者。

如今,熊姓分布以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熊姓的人口分布

历史上熊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熊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安徽地区。秦汉时,熊姓的足迹已北达河南,东北进山东,东到江苏、浙江,西北至陕西秦岭以南,西抵川东,西南直入云南和广西,南临南海。熊姓在2000年以前已基本奠定了当代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熊姓大约有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一百五十位以后。江西为熊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熊姓总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湖南,这三省熊姓占熊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河南、浙江等地区。全国形成了以赣、闽、湘为中心的熊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熊姓大约有2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7%,为明朝第七十六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熊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江西仍为熊姓第一大省,约占熊姓总人口的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四川三省,这三省熊姓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福建,这两省的熊姓又集中了14%。宋元明期间,熊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

当代熊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熊姓的人口已达36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熊姓人口由27万激增到380余万,增长了14倍之多,熊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熊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西、四川、湖南、贵州五省,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重庆、河南、江苏、云南,这四省市又集中了13%的熊姓人口。湖北居住了熊姓总人口的27%,为熊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鄂赣川湘黔的长江中上游的熊姓高比率分布带。在近600年间,熊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西部、华中的回迁成为熊姓迁移的主流。 熊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熊姓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鄂湘大部、江西、安徽西南、福建北部、黔渝、云川大部、广西北部,熊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2%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61%的熊姓人群。在四川北部、青海东南、陕甘豫南部、安徽大部、苏浙、闽粤桂大部、云南东南、黑龙江东北,熊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5%,居住了大约30%的熊姓人群。

熊姓的

得姓始祖

熊怀璞

熊文惠之子,明正统年间自南昌府丰城县(今张巷镇)罐山村迁居湖北郧阳府竹溪县。育三子,三子熊东海任扬州府仪征县知县,孙熊广韶任竹溪县知县。是为竹溪县熊氏始祖。

熊守乾

明嘉靖五年由吴入楚,卜居武陵前河五家冲。是为武陵熊氏始祖。

熊仲璜

明洪武间由丰城迁居长沙河西都之沙河湾。是为湖南长沙熊氏始祖。

熊良祖

明万历间自南昌府丰城县迁居常德武前乡花叶港。是为湖南常德熊氏始祖。

熊安、熊荣、熊徙

熊安在明洪武初携三弟熊荣、五弟熊徙自湖口花尖山迁居宿松城内北厢,未几,荣转迁大梵寺坂上屋,徙转迁山下屋。是为宿松熊氏始祖。

熊庆贤

明神宗万历年间,由江西丰城迁到广西临桂东乡五都一甲湖塘江背村(今桂林市郊区朝阳乡江背村)

熊裕凤

熊庆贤第五代,於前清康熙元年迁居於灵川四都一图七甲尧乐村入籍(今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尧乐村)

熊秉璋

乃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江里上村人也,于唐时天佑二年莅任来奥特授广西盐道使司,育桂子三枝,长曰国栋,次曰国梁,居住桂林,三曰国材,辞仕归农,移居东乡湖塘。国材公育四子,名曰家福、家禄、家祯、家祥,则家禄公育六子,名曰康福、康贵、康荣、康华、康兴、康旺,于后晋时天福元年家禄公带同六子又移至斯地居住,故称大熊村,厥后兄弟六人分枝,各择其地而居之,而吾始祖康荣公择居文昌村,生二子,长曰宁忠,次曰宁恕。忠育四子,名曰克明、克理、克道、克德。恕育四子,名曰克文、克武、克显、克达

熊俊三、熊俊四、熊俊七

熊俊三于明嘉靖中官居湖南,遂与胞弟熊俊四、熊俊七转籍江西,家于邑之油草塘。是为江西熊氏始祖。

熊安华、熊安御、熊安珠

三人为堂兄弟,明中叶由江西丰城县转籍湘阴。是为湘阴熊氏始祖。

熊瑞菊、熊普芳、熊世举

三人为兄弟,由江西丰城迁居衡山县登山石门石湾。是为湖南衡山熊氏始祖。

熊上玖、熊上珍、熊上泰

三人为兄弟,清雍正四年自潮州府平远县东石乡迁居浏阳西乡。是为湖南浏阳熊氏始祖。

熊文韫

号野仙子,生殁葬阙,配汤氏,生子二:熊执易、熊九泰。是为湖南安化熊氏始祖。

6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