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起源来自哪里
章氏起源来自哪里
章,木名,字后来变成樟。又名香樟,是一种常绿乔木,实大如豆,小球形,暗紫色。根、茎、枝均有樟脑香气,可供医药和工业之用。木材可制箱子,耐用防蛀虫。盛产于黔、蜀、闽、粤、桂等地。章人应是最早居住在产樟树地方的人群,自然熟悉樟树的性能和用度,章人以樟树作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命名氏族,以章的字形作为氏族的族徽,章人迁涉过的地方出现带章的地名,建立了城堡的称为鄣,最终出现鄣国和章姓。
章姓的起源和演变:
汉族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大支:任姓和姜姓。
第一支出自任姓。古有鄣国,在今山东东平东鄣城集。任姓之后,到西周初被齐人昕灭,一部章人东奔纪国,成为纪国的附庸小国,后来又被齐人所迫,与纪人一起南下江苏赣榆的纪鄣城。任姓章氏的历史有3000年。
第二支出自姜姓。西周初,姜太公东征扩地时已经灭了任姓鄣国,封其支子于鄣国,为子爵。春秋时齐桓公灭姜姓鄣国,鄣地成为鲁国叔孙氏的私邑。而齐国并鄣后将部分鄣国遗民迁于山东章邱。鄣国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为章氏,姜姓章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我国的章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有交流,互有基因在流动。但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外族改姓章的事件,直到清朝,北方的满洲人、蒙古人中出现了改本民族姓为汉姓章。著名的满洲姓章佳氏,集体改姓章。湘黔川一带的土家族、彝族、布依族等相继出现了章姓。
章姓的家训格言
晚唐章仔钧的《太傅公家训》是历代家训中少有之精品。此训融理于情,藏爱于义,文短意深,乃治家之典。他特别提出:传家两字,日读与耕;兴家两字,
日俭与勤安家两字,日让与忍;防家两字,日盗与奸;亡家两字,日嫖与赌;败家两字,日暴与凶。可谓言简意赅,浅显易懂。他的四患训子更具哲理: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要求子孙尽本求实作为立身之根本,切记潜消未形犹如防患未然。
今天读此训仍感到此理,回味无穷,堪称持家教人的根本之方。
章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章氏一直活跃在山东、河北地段,到秦汉时已经扩散到江苏、安徽、河南。隋、唐时,章姓大部已过长江,浙赣地区是章姓最重要的聚集地,其足迹已达福建、广东。唐贞观所定的濮州武阳郡七姓,泉州南安郡六姓,洪州豫章郡六姓,皆有章氏,章姓已经成为东南地区的望族。章姓在1000年以前已基本奠定了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章姓大约近2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6%,排在第五十九位。福建为章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章姓总人口的2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安徽、浙江,这四省章姓占章姓总人口的66%,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河南等地区。全国形成了以闽、赣、皖、浙为中心的章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章姓大约有4l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为明朝第五十六位姓氏。宋、元、明600年中,章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浙江为章姓第一大省,约占总章姓人口的4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安徽,这三省章姓大约占章姓总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苏、福建,这三省的章姓又集中了23%。宋、元、明期间,章姓的分布中心由南向北移动,全国形成以浙、赣、皖为中心的章姓人口聚集区。